地被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為菊科(Compositae)菊屬(Chrysanthemum)多年生草本花卉,是陳俊愉院士利用我國優良的野生菊花資源多年反復進行雜交而選育出的菊花新品種。地被菊具有花色花型豐富、抗逆性強、植株低矮、覆蓋性好、綠期長的特點,可在廣場、街道、居民區、公園、風景區等各類綠地中應用,極具園林應用價值。
1土壤選擇
應選擇地勢較高、不積水、土壤通氣透水、陽面或者稍有遮陰之處,即“四宜、四不宜”:地勢宜高不宜低;土質宜沙不宜黏;立地宜陽不宜太陰;地力宜中不宜過肥。土壤易積水、黏重,會導致地被菊出現爛根、枝黃葉落甚至死亡的現象;土壤肥沃,就會造成徒長,影響到觀賞效果和地被鋪延效果。地被菊忌重茬連作,同一地塊如連續種植3年以上,應進行輪作,避免因連作導致植株老化、生長勢弱、觀賞性減少。
2定植
2.1定植時間
遼寧地區定植一般在5月中下旬,將溫室內已生根的扦插苗或穴盤苗移栽到露地。
2.2定植方法
平地可以起壟栽植以防水淹,壟高20~30cm,壟距50~60cm,根據品種不同,定植株距為20~35cm。定植時將基部1~2片葉節埋入土中即可,苗要栽正,用雙手掌心壓實根部之后澆透水。
3田間管理
地被菊抗逆性強,適應性好,無需要精細管理。依據土壤肥力適度增料,農家肥和化肥可混和使用。澆水過勤或者施肥過多,易造成徒長,植株變高,易倒伏,觀賞性變差。地被菊澆水應該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栽植后應該澆透水1次,以利于植株緩苗;在孕育花蕾開花前澆水1次,入冬前澆封凍水1次,其余時間除非非常干旱,一般情況下無需要澆水。對于夏菊品種,應在夏季花凋謝后立即剪去殘花,秋季還可以再次開花。
4病蟲草害防治
地被菊抗逆性強,病蟲害較少,比較常見的銹病、葉斑病、病等病害,多因土壤濕度大、排水及通風透光不良而引起。生產中要定植在通風、透光良好的地塊,雨季立即排水減少環境濕度,減少發病因素,病葉及病株,以防病菌蔓延。
4.1蚜蟲
即菊小長管蚜,春季常以若蚜、成蚜危害地被菊的幼莖嫩葉,影響到莖葉正常生長發育。秋季時則危害花梗、花蕾和花蕊,嚴重影響地被菊的觀賞價值。為了避免用藥時產生抗藥性,可以輪換用藥,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或 25%滅蚜威 1 000 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 1 500 倍液噴霧,在蟲害嚴重時可以縮短用藥間隔期,以提高防效 。
5.1 大面積露地栽植
因地被菊較耐陰, 可在林下等處進行自然式種植,也可種植在草坪中,形成嵌花草坪。 在公園、景區、廠礦區可以應用不同顏色品種,形成花帶等地被景觀,發揮群體宏觀之美,解決北方地區秋季花卉少的問題。在應用時要注意不同品種顏色、株高、冠幅、群體開花時間等特點,進行合理搭配